一、 名稱:
中文:國際認可論壇。
英文: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Forum
二、 成立時間及過程:
由美國國家標準學會(ANSI)和美國注冊機構(gòu)認可委員會(RAB)聯(lián)合發(fā)起,IAF于1993年8月籌備,1994年1月正式開展工作,1995年6月正式簽署國際認可論壇諒解備忘錄(IAF/MOU)。
三、宗旨:
實現(xiàn)對被認可證書的普遍接受,建立并保持對各互認成員國認可制度的信任,確保認可準則實施的一致性,最終實現(xiàn)一次認可,全球承認。
四、 性質(zhì)及總部地址:
IAF為非政府組織,常設秘書處于澳大利亞。
五、規(guī)模
國際認可論壇由正式成員和非正式成員兩種組成。正式成員有39個:由來自48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50個認可機構(gòu)組織,他們分別來自:阿根廷、澳大利亞、新西蘭、奧地利、比利時、巴西、加拿大、智利、中國、捷克、丹麥、迪拜、埃及、芬蘭、法國、德國、希臘、香港、印度、印度尼西亞、伊朗、愛爾蘭、意大利、日本、朝鮮、韓國、盧森堡、馬來西亞、毛里求斯、墨西哥、荷蘭、挪威、巴基斯坦、菲律賓、波蘭、葡萄牙、羅馬尼亞、新加坡、斯洛伐克、斯洛文尼亞、南非、西班牙、瑞典、瑞士、中國臺北、泰國、突尼斯、英國、美國。非正式成員有14個:國際獨立認證機構(gòu)(IIOC)、質(zhì)量體系評定與注冊國際網(wǎng)絡(IQ-NET)、英國認證機構(gòu)協(xié)會(ABCB)、美洲認證機構(gòu)獨立協(xié)會(IAAR)、美國燃器具制造商協(xié)會(GAMA)等。目前,有36家機構(gòu)簽署了MLA。
六、 組織機構(gòu)及其下設機構(gòu):
國際認可論壇的最高機構(gòu)是全體大會,全體大會由主席、秘書和各成員機構(gòu)的代表組成。具體工作由執(zhí)委會指導下的各委員會及工作組負責。
七、 組織的工作語言、主要活動:
工作語言:英語。
主要活動:管理體系認證、產(chǎn)品認證、人員認證和認可。
八、 現(xiàn)任組織官員:
主席:Mr. Takashi Ohtsnbo(日本)
副主席: Mr. Thomas Facklam(德國)
九、 我國加入IAF的情況:
我國自1994年1月起派員參加國際認可論壇的歷次會議,1996年6月CNACR簽署了IAF/MOU, 1998年CNAB簽署了IAF/MOU, 1998年1月CNACR簽署了MLA, 1999年CNAB簽署了MLA。
十、 我國向IAF交納會費的情況:
2000年CNAB向IAF交納組織費5549美元;2000年CNACR交納6930美元;2003年8621美元;2004年7936美元;2005年8582美元;2006年11567美元。
十一、我國在組織中的任職情況:
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主任肖建華任IAF執(zhí)行委員會成員,IAF多邊承認協(xié)議管理委員會委員。
十二、臺灣、香港、澳門是否有機構(gòu)為該組織的成員:
臺灣(CNAB中國臺北)于1998年加入IAF,香港認可委員會HKAS(Hong Kong Accreditation Service)于2000年加入IAF,但目前都不是IAF MLA成員。
十三、組織通訊地址、網(wǎng)址:
Mr. John R Owen, Corporate Secretary IAF
53 Manuka Circle, Cherrybrook, NSW 2126, Australia.
Tel/Fax: +61 2 9481 E-mail: secretary@iaf.nu
Web site: http://www.iaf.un
<以上文字資料來源于網(wǎng)絡,由沉默的王安石 博客空間整理www.dyxbbs.cn>
The post IAF國際認可論壇 first appeared on 深圳市安信達咨詢有限公司.
]]>